说实在的,组织里最累的一般就是中层。
一个高层管理者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氛围,而一个初级的管理者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执行层面的事。
对于中层而言,执行、管理和领导三者缺一不可。
首先谈执行层面。这里所讲的管理执行和纯粹的执行动作不同,包括了解企业文化、熟悉团队及懂得经营等方面。
第一,要进一步理解公司的文化(尤其是隐性的部分),这不仅仅是作为中层管理者个人的问题,更是团队融合的问题。这个阶段,文化的上传下达成为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。同时,还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文化,并有可能催生出组织的亚文化。
第二,要更好的了解公司的人(尤其是自己的上司以及团队),既要学会成为别人的加持,带领团队成事;也要懂得借人用力,做好向上管理,协调好资源;还得防范你可能损害的既得利益者,保持平衡稳定。
第三,要从了解业务到懂得经营(尤其是自己相关的部分),这是安生立命之本,不论是业务型中层管理者,还是职能型管理者,职场还是以成果说话。在没有成为管理者、或者初级管理者,可以仅关注自己小范围的业绩,但成为中层管理者后,要更懂得企业整体的经营,要会算账,投入产出了然于胸。
其次,是管理方面。同样,这里所讲不是基于岗位或制度赋予你的管理权威、动作,这些想必不用说,也很快就能上手。说说管理文化。
第一,多分享,包括物质,也包括时间。大方一点,有事没事多请下属及横向部门吃吃饭、喝喝下午茶。多拿出一些时间,尤其是工作外的时间,和你的下属或者同事有私人接触的机会,比如运动就是很好的媒介,吃饭也是打开心扉很好的场合。
第二,持续学习。自学部分就不说了,这里强调一下多请教,不论是你的上级、平级,还是下属,都多请教,包括业务、文化、人际关系等,不是打探消息,而是真正虚心接收信息。
第三,最后是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,这个有,或者说能形成当然好,如果没有,不能形成,也没所谓。一方面可以有自己的风格,但另一方面,也要匹配组织文化,适应团队结构。
还是前面所说的,中层很累的,“很多时候得自己吃苦受累亲力亲为才能完成任务”,而这可能就是管理者的责任。
最后,还是得再说说领导。
为什么现在领导变得越来越重要?以前谈管理,多谈管理权威,下级怕上级,现在你想让一个95后、00后的年轻员工怕你,你觉得容易吗?越来越难了。他们都很淡定、从容又有个性,这本身很好,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这样吧。所以,这时候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,是怎么样能够打造团队当中的尊敬和信任,让大家坚定团队共同的目标,能够努力把这事做得特别好。
第一,带团队,要靠真心。这个真心很多时候能帮助你跨越团队之间的鸿沟,包括年龄、背景、技术、文化等差异。这不是让你随时随地都是真情流露,毕竟是职场,不是私人生活。举个例子,这个真心的第一步有点类似于刘备摔阿斗,或者说曹操断发。或许有人会说还是很假,但这一步很多人都做不到。
第二,能有效协同。作为管理者正确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,责权利统一,做好目标管理,落实计划执行以及追求结果达成,并实现有效的利润分配。这里面,要确保确保充分的信息沟通,有句话,信息是第一生产力,看你能否理解了。这里惯用的技巧就是前面所说的多花时间、多花钱去谈话、聚餐、团建,看似很老套,用好了也很有作用。
第三,还得说说向上管理。这里谈管理,恰恰又是领导力很重要的体现。之前的讨论中也说了,向上管理,不是单纯讨好,也不是应付。对上管理既要达成上级给到的要求,反过来成就上级,也要能用好上级的责权利,将自己的管理能力延伸。同样,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信息沟通的过程,作为中层要做好上传下达,既能做好上层信息落实,也让上层能接收到切实全面的信息,保证组织信息畅通。这一点很关键,能否得到上级的支持,有时候也在于这些信息。
除了上述说的,还有一点很关键,就是心态,能大度包容,忍受委屈,以及能成为诸多“垃圾信息”的处理器。
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这是对的。
远眺开元寺双塔